4个多月前,李克强总理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喝的一杯咖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进人们的视野;4个多月后,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双创”引入了“四众”的新篇章。
昨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打造支撑平台。要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下简称“四众”)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助推“中国制造2025”,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业内表示,至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得到了更精准的延伸,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将受惠于“双创”及“四众”政策,激发新活力。
从“双创”到“四众”
对于此次常务会议提出的“四众”理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王军直言,这种模式是对“双创”理念的深化和延伸,其中“众”作为共同点,体现出我国寻找经济新增长点在从过去依赖出口、投资等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转化。
6月中旬,国务院发布了被称为“国30条”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创业“清障”、护航,颁布了包括打破地方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融资支持等多项鼓励政策。之后,随着各种政策持续加码“创时代”,创新创业企业受到的重视程度堪称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时期。
具体而言,会议提出,以众智促创新、以众包促变革、以众扶促创业、以众筹促融资的“四众”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众包促改革上,会议明确,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双创”相结合,鼓励用众包等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变革,聚合员工智慧和社会创意,开展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运营维护,形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不竭动力。
“不可否认,在此前中央每次提出加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对相关创业者、创新项目进行鼓励时,人们总会先入为主地代入到各类高新技术产业中,着眼点更与传统产业很难联系到一起去。”王军直言,本次将众包与国企改革等政策结合,正是中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不忽略传统产业的表现,希望用“双创”为传统产业激发新引擎。
“点睛”分享经济
在刚刚结束的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了分享经济的模式。他认为,在全球分享经济呈发展的态势下,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此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进一步提出,要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助推“中国制造2025”,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分享经济跟‘四众’,内在上是相融相通的,甚至可以说它们本质上表达的是同一个道理。”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这样对北京商报记者说。他认为,分享经济跟“四众”是相互促进和依存的关系,推进“四众”需要分享经济的基础性支持,反过来,“四众”建设也会对“互联网+”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两者更好地结合,还是要为分享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性条件,比如活跃的、低税赋的财政税收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
由于分享经济能打破时间、空间、信息的三维,充分利用了闲置的资源同时填补市场不足的特性,业内认为,这一模式也是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强大助推。陈及表示,一方面,分享经济能满足市场对于制造业产品更好的需求,另一方面,分享经济的平台也能帮助企业需找国内外相匹配的资源和同行,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从而服务于制造业的更新换代。
哪些产业率先破冰
伴随“四众”新理念提出,配套的扶持政策同样不容忽视。会议强调,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信用监管,加强创意、研发成果等知识产权保护。业内表示,虽然这些内容以前也基本上都在各种政策、中央领导表态中提起过,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可见在“四众”提出、“双创”领域扩围后,鼓励力度并不会因此摊薄,反而有继续加码的趋势。
那么,在“创时代”进入新一章之后,哪些领域有望率先破冰?王军直言,从政策层面上来看,宏观调控的思路、措施都是需要突破的,“过去,我国经济的驱动力主要在投资、出口等方面,政策、制度安排等也都是围绕激发‘三驾马车’活力设计的,但‘双创’深化到‘四众’后,对这些传统的政策挑战也就更大了,需要财税等政策尽快有所突破、转型”。王军表示。
具体到产业,陈及认为,在新形势下,率先破冰的将是与调结构、创新创业有关的产业,“尤其是那些正在推进产业升级、变化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比如正在转型升级的服务业,另外还包括新能源、文化创意产业,还有和‘互联网+’联系较紧密的行业”。
另一方面,王军却表示,除了新兴产业会出现层出不穷的亮点外,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也将因创业创新获得更多新手段、工具,比如装备制造业和机器人产业、3D打印产业结合,巩固过去30多年的优势,加深与“互联网+”等新技术、新领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