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834089
A+ A-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投资动态

全球视角看中国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30日 信息来源:浙商创投信息部
2013年09月10日 03:59 上海证券报

    中国改革再迈大步的声音已经渐渐清晰。

     5日,习近平主席参加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G20峰会,这是他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亮相这一国际峰会。他掷地有声地告诉世人:“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

     9日,李克强总理专门在英国 《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解答有关中国的改革会否“因为复杂的社会问题而脱轨”的疑虑。“我的回答是,我们的经济将会保持持续而健康的增长,中国将坚持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中国声音”受到国际社会极大关注。如同30年前的改革开放一样,在中国大力推动深化改革之时,世界也正在思考,该如何应对中国再改革对全球带来的新影响。

     但至少现在看来,对于中国可能转入的经济增长“新常态”,全世界还缺乏足够的准备,不管是各国的决策者还是普通投资人。

     华尔街大行美银对全球200多位基金经理进行的调查显示,直至8月份,“中国经济硬着陆”仍是各大机构最担心的威胁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头号风险。

     这样的疑虑也让不少投资人对中国资产避之不及。国际基金跟踪监测机构EPFR的统计则显示,截至8月底,离岸中国股票基金连续16周遭遇“失血”,期间海外投资人累计净撤资65亿美元。

     中国经济能顺利实现软着陆吗?这是很多海外人士最想问的问题。

     中国经济再快些?你们别想

     整个7、8月份,中国经济都是全球市场乃至政界最受关注的话题。

     7月15日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5%。尽管这一数据符合预期,但却是中国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放缓。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7.9%和7.7%。

    一时间,“中国恐惧症”的阴霾笼罩全球。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程度可能要比预期更为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7月12日如是说。

     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也罕见地对中国经济状况发出警告,尽管这些经济体自身还深陷麻烦。

     德国经济部7月初发布经济月报警告称,“来自中国的信号表明失去动能的程度比预期严重”,由此可能让德国企业失去一大支撑。

     中国经济放缓,成为7月份两大国际会议的热门议题。不管是7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还是7月19日至20日在莫斯科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甚至于上周的G20峰会。

     “没有人相信中国经济会硬着陆!”7月20日,在莫斯科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中国财长楼继伟答得很干脆。

     而对于一些国家的财长在这次G20会议上希望“中国经济增速再快一些”、以支撑世界经济复苏的试探性提问,楼继伟的回答同样毫不含糊——“我告诉他们,你们别想,你们的功课需要自己完成。”

     走向市场导向的资本配置

     令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担忧加重的,还有6月份上演的“钱荒”闹剧。

     进入6月份后,中国银行体系开始出现“钱荒”,上海银行(行情 专区)业同业隔夜拆借利率(Shibor)有史以来首次突破10%,最高达到13.44%。

     在圈内人士看来,央行这是故意为之。

     7月初,随着最紧张的时期过去,英国《金融时报》如此总结这场罕见的银行流动性危机:“这场”钱荒“是由中国央行自己刻意引起的……中国央行已表示,它用这场”钱荒“来告诫商业银行,迫使它们收敛过于迅猛的放贷,并改进流动性管理。”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对上证报记者说,中国今年闹“钱荒”,实际上是中国经济更深层次问题的反映。过去几年,不管是“四万亿”还是其他促进经济的举措,最终都使得中国银行业信贷透支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美国 、欧洲和中国经济本身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被放大为银行或其他金融行业的危机。

     而官方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钱荒”的反应,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管理层旨在推动改革的主观意图。

     在最近发表的一份“透过数据看中国经济”的报告中,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相比今年4-5月的情况,当前中国的信贷增长出现了一个新的状况——在信贷增速放缓的同时,实体经济活动却在回升。在汪涛看来,这是一个更为“健康”的经济增长表现,可能会缓解市场对杠杆增加、增长放缓这一恶性循环的担忧。

     7月19日晚,中国A股已收盘,正准备开始新一天交易的华尔街迎来了一个来自中国的重磅消息:放开银行贷款利率。中国央行当天没有任何先兆地宣布,自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在中国宣布上述决定的第一时间,美国财政部罕见地专门发表公告,对此表示欢迎,称“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自由化进程中受欢迎的新进展”。

     在法兴、瑞银、高盛等大行看来,中国央行的最新举动意义深远。业界的一致看法是,此举体现了中国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决心,假以时日,这也将有助中国逐步走向市场导向的资本配置。

     “市场化的汇率和利率,将帮助自动重新调整中国经济走向更加基于国内消费和更少依赖政府投资的发展模式。”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华盛顿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多恩对上证报记者说。“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将受益于中国资本更加有效率的配置。”

     中国转型在路上——Are you ready?

     除了很多看得到的“大步”,中国新一届政府还采取了很多并不那么高调、但却意义深远的经济改革措施。

     彭博新闻社前不久重点报道了一则新闻——“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仍计划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前不久再次强调,为适应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新要求,中国将在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

     另一则引起西方媒体浓厚兴趣的消息关乎中国饱受争议的央企。发改委下属反垄断局的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下一步反垄断调查将剑指“大老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石油、电信、汽车、银行都在之列。

     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此前的G20高官会期间透露,本届新政府执政4个月以来,已经放开160多个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国务院还在酝酿更多的解除管制措施。

     而最新出台的上海自贸区试点,更是被认为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又一大里程碑式突破口,有望带动中国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

     在“中国通”史蒂芬·罗奇看来,新一届政府上任后的一系列举措都预示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深度转型“已经在路上”,有关向更加平衡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争论已经结束,眼下中国的重心已转向实施和落实。

     “金砖四国”概念创始人吉姆·奥尼尔则敏锐地观察到,过去两年中国A股持续“熊”冠全球,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经济转型所带来的股市领涨板块的轮换。换句话说,随着中国经济由重“量”转为重“质”,重工业、资源类股等过去很长时间内一直领涨A股的品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调整,并拖累A股这两年的整体表现。彭博的统计显示,过去四年,中国A股市值损失高达7480亿美元。

     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指出,中国开始接受增长减速并等待新增长引擎运转起来是个“好信号”,这表明决策者意在长期可持续增长。斯宾塞表示,很多海外人士可能混淆了中国的长期日程或是对此表示悲观,但只要中国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结构性改革,那么中国在未来将出现较以往双位数增长的“繁荣时期”更为诱人的投资机会。

     中国真的在改变,现在的问题在于,世界有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并且加以应对。

     MarketWatch近日刊发评论指出,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经济转型是必然、不可逆转的进程,这就意味着,中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将发生结构性变化,而国际投资者和跨国企业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并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要吃大亏。

     全球对中国降温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据世界银行计算,到200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14.5%,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国。

     “世界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中国经济增长带动全球经济景气。”德国《明镜》周刊最近的一篇社论这样写道。“但如今,中国要实行经济转型,减少投资,增加消费。”

     让罗奇和斯宾塞等人担忧的是,美国等不少国家并没有为中国正在进行的巨变做好准备。为此,罗奇也不厌其烦地敦促美国更多着眼于中国促进消费和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而不要执着于“汇率操纵”等老套话题。

     可喜的是,最新的一些迹象似乎表明,已经有一些人注意到了中国经济的切实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机遇。比如在今年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中欧贸易战,最终,双方以友好方式握手言和。
Copyright © 2014-2016 浙商创投(zsvc.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9008796号 站点地图
TOP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查看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