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9 08:18:0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要进一步增加资金的供给来源,缓解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增加有效资金供给和减少中间环节,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6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喊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尤为重要,其中体现在“量”和“价”的调整上。在保证对实体经济资金量的供给上,如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也成为监管调整的一道难题。
政策并非没有,例如此前提出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对小微企业、“三农”信贷倾斜,对银行同业业务、理财非标业务等进一步规范,政策意图都在将资金引入实体经济并降低融资成本上。
然而正如王兆星所言,“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落实已经出台的一系列的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
清理“通道”“过桥”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一直以来都是各项政策的目标之一,银监会表示会采取三大方面措施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近年来,随着银行表外业务需求的增加,也促使信托机构等“通道”业务迅速扩张,银行资金过“二道手”这被认为是提高融资成本的一大因素。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肖远企表示,降低融资额外成本,一个方面就是要缩短融资链条。
如何缩短融资链条?银监会表示,首先要清理“通道”、“过桥”问题,进一步引导同业、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健康发展。
自去年以来,银监会通过8号文规范银行理财非标业务,“一行三会一局”也于今年下发了127号文,银监会也下发140号文规范同业业务。
“在这些方面都发布了相应的办法和管理规定,使银行的资金‘通道’和‘过桥’大大减少,使资金能够供需双方直接见面,从而使融资成本降低。”肖远企称。
关于过桥贷款推高融资成本的问题,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杨丽平还提出,银监会也考虑改变过去传统的“先还后贷”的做法,如果银行认为企业符合条件,到期以后不用还本金,还款到期之前提前介入,对这家企业进行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续贷。杨丽平称,这就解决了此前过程中可能的“过桥”推升融资成本问题。
银监会也要求银行进一步提高信贷审批效率,简化信贷审批手续,减少贷款额外成本。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信用贷款、无抵押的消费贷款以及信用卡透支等纯信用贷款,降低对抵押担保、第三方评估的依赖,这样可以降低整个社会信贷成本。
除了要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额外成本外,第二个方面是盘活信贷存量,增加社会可贷资金。银监会要求银行通过收回债贷和发放一些兼并贷款以及盘活沉淀在一些低效、产能过剩行业里的资金,来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大力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高和扩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市场的品种,扩大投资主体和市场的范围;要求银行加大呆账的核销和信贷资产、不良资产的转让以腾出信贷空间。
第三方面,银监会表示,会继续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合理收费的治理和整改力度。2012年推出了“七不准”、“四公开”,规范银行收费;今年年初银监会和发改委也联合发布了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定价目录的通知》等,进一步强化银行收费透明性。
“我们要坚决解决和消除这种无服务的收费和低投入服务却收取较高费用的问题,从而在资金成本上降低企业的负担。”王兆星称。
增加资金有效供给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一个方面是要保证总量的适当供应。”王兆星表示,除了总量外,还要解决结构的问题,使这些资金能够真正流到需要支持、需要强化的领域和企业。
实际上,在去年6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提出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信贷政策。
用好增量方面,王兆星表示,要把每年七八万亿新增贷款用好、用活,真正投入到所需要的领域和企业,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另外一方面需要优化商业银行负债资产结构。
盘活存量方面,则包括上述提及的扩大资产证券化步伐、加速资金周转、核销呆坏账等。“现在我们银行的资产已经到130多万亿,贷款也有七八十万亿的存量,所以搞活1%的存量,就是增加了有效供给,就会满足更多企业的现实的资金需求。”王兆星称。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当前为了更好地盘活存量,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我们也会根据情况相应调整存贷比的内容。”王兆星表示。
银监会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并非面向全盘,而是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和重点行业实行倾斜政策。例如信贷资金将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
在扩大资金的有效供给之时,银监会还需要对银行业的风险进行平衡。“我们必须一方面扩大资金的有效供给,支持多方式、多渠道的资金供给;另一方面对一些不透明、不规范,而且缺乏监管的要进行有效规范和监管。”王兆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