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6 9:50:00 来源:投融界
上市融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这意味着企业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平台,所以,上市—应该是大多数企业的渴望,互联网企业同理。根据投融界)数据,截止2014年9月,2014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达到了十余家,其中以京东、聚美、阿里等体量最大,也最为引人瞩目。反观国内,2014年上半年,定位于科技和互联网企业融资的创业板,迎接的互联网企业寥寥可数,即使是登录创业板的企业,也给人鸡肋之感。
“为什么受益于中国网民、中国手机用户以及中国市场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反倒要舍近求远,远赴海外上市呢?阿里上市之后,这一问题被提了出来”,投融界董事长陈宇飞说道,“这给证券监管层带来了压力,也促进了创业板的加速进化”。
互联网企业舍近求远探因
中国互联网企业之所以纷纷选择在海外上市,而不是国内创业板上市,是因为创业板上市有四大阻碍。
第一是盈利条件阻碍。
现行的创业板上市盈利条件虽然低于主板市场,但是两年连续盈利,并且累计盈利超过1000万元的条件,依然将大量的互联网企业阻碍在创业板门外。互联网企业前期以积累用户和口碑为主,盈利平衡点被大大延后,但是在盈利之前,又是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由于无法满足创业板上市盈利要求,互联网企业纷纷转战海外市场。
第二是股东数量阻碍。
我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在IPO之前,企业股东数量一般不应该超过200人。但是互联网企业出于股权激励的需要,很容易超过200人股东的上线,例如阿里巴巴,这也成为阻碍互联网创业板上市的绊脚石之一。
第三是股权结构阻碍。
海外风险投资机构由于经验丰富以及实力雄厚,所以投资了大量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但是根据我国目前法律法规,互联网企业是不允许外商直接投资的。为了绕开国内法律,很多互联网公司采取VIE协议。通过注册海外公司,然后控制香港壳公司,壳公司和国内公司签署控制协议,通过这样的方式曲线获得海外投资。这种股权控制方式,是否被中国创业板认可,还存在疑虑,企业也不敢贸然登录创业板。
第四是制度和时机阻碍。
创业板上市是审核制,供大于求,所以很多企业为了尽快获得外部资金,不会等待那么长的时间。另外,中国股票市场常常出现和实体经济发展背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上市企业价值被低估。所以,互联网企业宁愿到海外上市,能够融到更多的资金。
大体上看,以上四种阻碍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愿意登录创业板的主要原因。不过,证监会已经意识到创业板在吸纳互联网企业方面的制度设计缺陷,开始对制度修改或补漏。
例如,近期证监会就表示,创业板已经降低了互联网企业登录创业板的盈利要求,满足一年盈利的企业,就可以申请创业板上市。另外,根据投融界获悉,未来监管层有望接纳VIE结构的互联网企业,对股东数量也可能会做出调整。
“创业板制度的修改对投融资行业的影响将会极为深远”,投融界一位观察员表示。
创业板进化对投融资的影响
创业板进化的大方向是门槛的降低,以及开始主动迎合互联网企业。
创业板进化,首先应该受益的是国内待上市的互联网企业。
包括已经在排队等候登录创业板的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以及未来可能登录创业板的企业。在创业板门槛降低之后,这些企业或许能够尽快通过创业板实现融资。
其次受到影响的应该是VC以及PE。
“因为创业板门槛的降低,意味着投资的项目出现了新的退出渠道,并且能够更快接近这一退出渠道。所以,投资机构或许会加快投资项目在创业板上市的步伐,提前进行上市布局,以此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投融界一位分析师认为。
“2014年上半年,投融界互联网项目投资案例增多,根据投融界对投资人的跟踪,很多投资人都有推动项目创业板上市的计划”,投融界该分析师补充说。
除此之外,创业板进化还有可能对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产生影响。
在过去几年,由于海内外信息的不对称,不少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股价被不断低估,例如一大批中国概念科技股和网络股被看空,甚至被诋毁。创业板的进化,或许会让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回归创业板的意愿更加强烈。
总之,作为拥有387家股票、1.96万亿总市值的创业板,其任何风吹草动的变革,都会在投融资业内引起震动,更加不要说专门针对互联网企业进行的变革,所以,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这样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