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0 7:55: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册制改革的脚步已越来越近。
在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提注册制。而与今年3月25日他在常务会议中首提注册制不一样的是,总理在年内第二次关于注册制的表态中,首度出现“抓紧出台改革方案”的措辞,紧迫意味十足。
就在同一日的下午,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也在出席某财经论坛时公开指出,希望通过注册制的逐步推进,有助于解决当前IPO排队难题。
据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目前市场的一个共识为,今年年底前,注册制改革或将有一个实质性进展。“若年内证券法修改提上议程,则注册制改革的相关方案年底前推出的几率比较大。”
另一个信号则为,在今年年初“新国九条”中提及的几项资本市场重要改革领域,包括注册制、新股发行、并购重组、退市制度、期货创新等方面,目前除注册制以外的四项均已在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及近年末,注册制改革方案出台预期也因此越发水涨船高。
注册制“演练”
事实上,监管层对于注册制的调研、准备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近期,证监会已经与交易所、地方派出机构等监管体系内单位,召开过多场注册制改革的研讨会。
年初以来,证监会亦多次邀请已实施注册制制度的境外国家交易所的负责人员来华授课,包括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的相关专业人士,都曾交流介绍本国注册制的制度设计以及实施细节。
同时,证监会研究中心还就各国的注册制情况进行研究汇总,以期更完整地探讨中国式注册制的发展前景。
在市场人士看来,注册制改革方案的推出与证券法修改进程无疑存在直接关系。按照此前2014年的立法工作计划,《证券法》修订稿将在今年12月份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
对此,刚刚卸任发审委委员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就建议称,未来应取消对盈利能力的强制性考核、加强事后事中监管和退市制度的建设,同时注册制改革应引入聆讯机制等其他过渡性机制。
IPO拥堵待解
另一方面,IPO堰塞湖高位拥堵问题亦严重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截至2014年1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31家,其中,已核准11家,已过会24家,未过会596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70家,中止审查企业26家。
“我们近期刚报的一个项目,根据会里的反馈,估计走完所有流程上市还要2到3年。”北京某大型投行的一位保荐人就指出,“照现在600家排队的情况,就算依靠劝退和财务核查缩小到400家,在马不停蹄地审核节奏下,两年内能发完就很不错了。”
在庄心一看来,目前确实有一批企业在准备、等待上市,而形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市场投融资在对接、匹配上还存在不完善,市场投融资不均衡。
庄心一以小微企业举例称,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现有金融体系和格局总体上仍偏向于服务大型企业和成熟型企业,在促进科技金融对接、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市场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如何加快小微企业的上市融资亦成为资本市场重要课题,这与注册制改革密不可分。
对于注册制改革方向,李克强总理亦进一步明确,“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
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10月,证监会对深圳资本市场提出15条改革创新意见,其中就表示允许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先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结合李克强总理19日的表态来看,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未来这种降低上市门槛的新的IPO节奏,或将从互联网等新兴企业向更多小微和创新型企业递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