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日前,上海工商部门正式受理一家名为上海善翔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登记申请。对于上海来说,这家企业的登记意义非凡,它意味着上海近年来一直提倡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心”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在上海之前,天津、北京等城市已经率先为这类企业“正名”,并公布吸引这类企业的优惠政策。
“我们做过仔细的对比,目前来说,上海的政策不会低于天津,而且比天津更全面。”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助理王鸿表示。
税收成为关注焦点
为了了解PE(私募股权基金)选择注册地的考虑因素,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浦东新区可谓煞费苦心。今年上半年浦东新区金融办特地派出调查小组对北京、上海两地的知名PE机构进行调查。这些机构的名单囊括了软银、鼎晖、弘毅、今日资本、中信资本等著名PE,还包括部分专注于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投资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有竞争力的税负是这些机构最为关注的话题,在国内几所城市(上海、北京、天津)中,由于天津在吸引PE机构方面起步较早,在几所城市中稍占优势。
天津市地税局2008年第1号文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中不参与执行业务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从有限合伙企业取得股权投资收益,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于此项收益,之前上海比照个体工商生产经营所得:五级累进,最高35%,而此次上海实行的新政中对于此项收益也执行20%的税率。
此外,对PE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浦东新区将参照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优惠政策,给予PE高管和骨干人才优惠扶持政策。今年颁布的《浦东新区集聚金融人才实施办法》规定,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给予其当年在新区金融机构个人所得形成全部财力40%的补贴。对于金融机构的其他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给予其当年在新区金融机构个人所得形成全部财力20%的补贴。此外,还将对金融机构的高管给予每人住房或租房补贴20万元,以及提供VIP就医服务等。
争当LP聚集地
“税收优惠、政府服务等政策只是优惠政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考虑得更为长远。”王鸿表示。
在上月由上海副市长屠光绍牵头召开的内部座谈会上,来自中国PE界的领军人物方风雷、沈南鹏、田溯宁一致建言将上海打造成LP(有限合伙人)聚集地,王鸿表示,其实这也是浦东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调研之后正在认真考虑的事情。
“中国不缺钱,但缺乏合格的LP。”新桥国际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单伟建表示,中国的LP对自己的钱看得太紧,总是想干预投资管理决策,此外在投资周期上也显得没有耐心。
单伟建说,除了税负、地方政府配套服务等因素之外,私募股权企业在选择注册地时非常关注的一个因素就是募集资金的便利程度,而对于有限合伙制PE来说,境内LP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企业集团、大学基金是最合适的LP,而这些机构投资者也正是国外大型PE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在中国,由于相关政策的限制,中资LP来源范围相对狭窄。
目前来看,天津在几个城市中略占上风。2006年成立的渤海产业基金吸收了全国社保基金、国开行、国家邮政、中国人寿、天津津能等机构投资者,总规模200亿元。
上海在2006年10月设立浦东创业投资风险引导基金,总额为10亿元。2008年3月,由国开行、浦发集团与其他开发区等共同设立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创投基金在浦东设立,第一期为15亿元。
王鸿透露,设立“基金中的基金”已在浦东长期规划考虑之列,基本的设想是由政府财政出资,结合政府产业结构布局,设立具体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浦东还希望通过有关举措,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过来,而更大的设想是吸引包括全国社保、保险资金等的机构投资者。
有关外资LP问题,目前海外资金包括在中国的法人外资资本由于存在法律和制度障碍,尚无法直接成为有限合伙制PE的合格有限合伙人。
对此,CBC Capital董事长田溯宁认为,浦东可以利用“先行先试”的优势率先展开试点,甚至借鉴QFII的做法由国家给定一定额度,再由地方政府审批。由于此举需要商务部、发改委、外汇局都相关部门的共同协商,因此目前来看不太现实。不过王鸿表示,外资参与合伙制PE是一个趋势,而这也正是浦东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