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随着18日晚桂林三金药业正式公布招股说明书,暂停9个月之久的A股市场IPO终于再次拉开帷幕。IPO的重启,对于企业而言是提供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对于风险投资基金而言则是打开了资本市场上的退出通道。
此次IPO重启首单花落三金药业,选择的是中小板。业界认为,根据既有的安排,主板、创业板的IPO也会在年内相继开闸。随着退出机制的逐步完善,新的资金会加速进入风险投资基金市场,对创业项目的争夺会愈发激烈,也会让更多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获得风投、私募基金的关注。
中小板重启IPO
有利创业板的平稳推出
此次IPO首单花落中小板,被业内认为是监管层出于呵护市场的考虑。但在风险投资基金人士看来,中小板企业在过去5年内的良好表现,也是其赢得IPO首单青睐的重要原因。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数据,从2004年6月中小板第一股新和成(002001)上市以来,5年内共有273家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有26.3%即72家企业具有明确的创投背景。更有甚者,如荣信股份,背后有4家风投机构的身影。由此看来,实现全流通后的中小板在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退出渠道方面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有风投基金背景的中小板上市企业整体运营良好。根据创投研究机构清科的报告,在选择的60家样本企业中,其2008年的年报数据显示:有风投基金背景上市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为8.24亿元,平均每股收益为0.47元,与中小企业板所有上市企业0.42元的平均每股收益相比,高出近12个百分点。
基于有风投基金背景的中小板企业的良好表现,业内对于创业板开启后风投机构能够起到的作用和可能获得的收益充满期待。虽然根据新的新股发行改革方案,新股上市首日后的爆炒现象将得到有力遏制,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时的收益率或许不如原来高,但这也同时保证了新股发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由于创业板相对较低的门槛,风险投资基金的项目成功率会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收益率下滑的风险。
风投基金
“两头在外”模式将得到改观
随着桂林三金药业正式公布招股说明书,主板、创业板IPO的相继开闸只存在时间上的问题。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退出机制的日益完善,将刺激越来越多的国内资金涌入风投基金市场。“在国内募集人民币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上退出”将日渐成为趋势,从而改变以往风投机构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两头在外”模式。
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风险投资界的主要潜在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金(全国社保基金、地方政府管理的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券商机构、商业保险公司等。其中全国社保基金、券商机构方面动作较为明显,如全国社保基金2008年时就向鼎晖、弘毅这两家老牌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各投了20亿元,而根据社保基金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的比例不超过总资产10%的规定,全国社保基金还有逾500亿元的潜在投资能量。
从短期来看,全国社保基金在为人民币PE提供资金来源方面的重要性还将得到持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日前在天津“融洽会”上公开表示,全国社保基金会继续支持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今年要争取再投3—5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计划投资达到100亿元。
数量众多的券商机构表现也非常活跃。2007年9月,中信证券经证监会批准,获得了直接投资业务试点资格,成为首家开展直接投资业务的券商。截至2009年3月底,已有11家券商获得了直接投资试点业务资格,并且其中9家已经对外披露设立了全资直投子公司。
随着对创业板开启的预期,会有越来越多的券商机构布局直投市场。如长江证券6月13日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资格;在中国证监会无异议的前提下,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设立一家全资的专业子公司,开展直接投资业务。公司对该子公司的投资总额不超过5亿元,首期注册资本拟为2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