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中国证券业协会6月12日发布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办法后,参加中关村代办系统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会的业内人士6月24日表示,尽快组织一批企业进入代办系统挂牌,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监管下的场外交易系统。
与此同时,新三板已经凸显出其独特的投融资价值,通过“新三板”融资成为一条高效、便捷、低成本持续融资的途径。
年底挂牌企业预计将超过80家
完善代办系统试点制度,是中国证监会继发布创业板IPO管理办法后,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关村代办系统股份报价转让试点于2006年1月正式启动。试点3年来,挂牌公司数量逐步增加,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支持园区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的作用初步显现。
在24日的中关村代办系统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会上,证券业协会副会长邓映翎介绍,根据新的制度规定,尤其是将挂牌公司的条件从需要三年的存续期调整为两年后,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满足挂牌条件,要研究促进试点挂牌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尽快组织一批企业进入代办系统挂牌;积极推动建立代办转让系统挂牌企业赴创业板和主板上市的绿色通道和转板机制。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陈鸿桥表示,将在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报价转让试点基础上,逐步有序扩大试点范围,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监管下的场外交易系统。深交所将会同市场各方,为挂牌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努力推动报价系统成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顺畅流转的平台、创投与股权私募基金聚集中心、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资源的“孵化器”和“蓄水池”。暂时不能上市的企业可以在这个系统内提前演练,通过信息披露的训练和中介机构的规范辅导,逐步达到上市要求。
截至目前,共有85家企业参与试点,其中已挂牌和通过备案企业57家,正在备案企业10家,年底挂牌企业预计将超过80家。挂牌公司涵盖了软件、生物制药、新材料、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
凸显独特投融资价值
在5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外公布的“新三板”2008年年报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关村股份转让报价系统挂牌的55家企业中,18家符合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据此,很多人认为新三板将成为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后备资源库。
而统计显示,新三板有9家挂牌公司完成了共10次的定向增发股份,融资4.66亿元,平均市盈率16.38倍。
对此,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特别提示,“新三板不仅仅是主板和中小板的后备资源库,还具有独特的投资和融资价值。”新三板是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一个雏形,为具有不同融资需求的企业服务,与传统的股票交易所市场在监管理念、制度设计、投资者等方面均有所区别。“新三板类似于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而纳斯达克并不是纽交所的后备资源库。”
郭洪表示,选择在新三板挂牌,还是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关键在于制度的安排能不能符合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因为新三板越来越显示出制度优势和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作用,不排除将来有很多家企业就只留在新三板挂牌。
据介绍,新三板是一个市场程度比较高、监管理念比较新、重在信息披露的一个市场。在新三板,能不能挂牌主要是由券商决定,券商承担了很大的主办作用,责任非常大。
此外,挂牌之后融资很便利。郭洪表示,创业企业的资金需求有其特点,往往一次所需规模较小,有时效率比融资成本还要重要。现在通过挂牌以“一对多”的方式发现了企业价值,通过私募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持续的融资需求,挂牌企业得到了投资机构和主办券商的关注,融资效率得以提高,真正能做到高效按需融资。“因此,通过新三板融资是一条高效、便捷、低成本持续融资的途径。”郭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