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834089
A+ A-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投资动态

保险巨头申请成立PE公司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30日 信息来源:浙商创投信息部

来源:中国证券报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在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PE投资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10月16日召开的三季度监管工作会议上要求“制定保险资产配置通则和保险资金投资股权、不动产管理办法等资产监管制度,适时开展投资股权和不动产试点”,而保监会之前亦表示投资细则可能在近期出台,这让我们看到险资正式涉足PE的步伐渐行渐近。

  目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泰康人寿等行业巨头都已经向保监会提交成立PE投资公司的申请,保险公司追求多年的PE投资已经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PE主要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在中国是近几年才被广泛关注到的投资形式,潜在回报和风险都很高。在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的大背景下,我们也曾听到对保险公司“松绑”的质疑声。但在认真分析后不难看出,险资在当前形势下进入PE投资领域恰逢其时。

  经济大势呼唤险资出手

  从客观上讲,险资开展PE投资符合目前国内市场环境。

  第一,经济环境适宜。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企稳回升时期,第三季度GDP增幅达到8.9%,全年“保八”已无悬念。经济回暖的大背景为险资开展PE投资创造了合适的土壤:一方面,整个中国企业界经历了一场大浪淘沙,一些优质公司的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受到充分考验,这些“劫后余生”者很有可能在新的经济上升周期中获得更大发展。另一方面,过去两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非保险类公司遇到资金瓶颈。通过PE投资,保险公司不仅能够发挥资金融通的功能(保险公司三大功能之一),为扶持优质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还可以通过它们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成为价值创造者和受益者。

  第二,资本市场长期向好。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我国资本市场也重新活跃起来。从A股市场来看,上证综指已经从年初不到2000点上涨到目前3000点一线,涨幅巨大。另外,IPO重启且新股发行保持高频率,创业板千呼万唤终于推出,场外资金踊跃入市,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力。在这个时刻进入PE领域,险资将极有可能搭上中国资本市场的快船,获得甚至比美国PE行业在二十世纪晚期更好更快的发展机遇。

  第三,PE行业方兴未艾。在中国金融界,PE是一个相对新生的投资方式,受到人们热烈追捧。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过去两年中国资本市场陷入低潮,IPO窗口关闭,投融资举步维艰,这给那些盲目投资的PE们当头一棒:他们不仅当初付出了较高的入股价格,现在更面临着所投公司业绩下滑、LP(有限合伙人)撤资以及退出无门的尴尬境地。应该说,中国的PE行业刚刚起步还十分稚嫩,正在进行行业洗牌,一大批“赶时髦”的PE公司将被逐出市场。正是在行业前景看好、整合加速的情况下,险资进入 PE领域迎来大好时机:一方面刚经历了一轮行业热潮,保险公司在学习观察中积累了经验,在开展业务时可以比行业“先烈”们少走弯路;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之中、行业泡沫破裂之后,漫天要价的少了,脚踏实地的多了,保险系PE可以在相对理性的价格上买到优质公司,大大增加未来盈利空间,投资风险显著降低。

  险资是PE的最佳来源

  从主观上讲,保险公司的自身特点适宜开展PE投资。

  第一,PE投资是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需要。保险公司是由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双轮驱动的。投资业务受我国目前金融市场还不发达的影响,一直被投资渠道狭窄、收益率随市场波动过大等问题困扰。从险资运用情况来看,截至2009年6月底,固定收益类产品(如银行存款和债券)占到了81.2%,权益类占16.6%,投资品种较为单一。而PE属于另类投资,与其他金融产品相关度相对较小,非常适合成为多元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有消息称,首批参与PE试点的保险公司投资比例上限为总资产的5%,未来还可能进一步扩大。在当前可运用资金余额不断攀升的情况下,PE投资可谓另辟蹊径,为险资运用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途,部分缓解了资产配置压力。

  第二,PE投资符合保险公司长期投资、资金量大的特点。保险公司是典型的长期投资者,一般追求长期、稳定、低风险的投资收益。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普遍面临资产负债久期不匹配的难题,这是国内缺乏可长期投资工具(如长期债券)的结果。而一个典型的 PE基金运作周期大概为6至8年以上,基本不受一般经济周期和资本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另外,PE投资与VC(创业投资)不同,一般需要庞大资金支持,单一项目投入往往数以亿计甚至十亿计。截至2009年6月底,险资可运用余额已经达到创纪录的3.37万亿元,“财大气粗”的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底气加入到 PE投资行列中来。

Copyright © 2014-2016 浙商创投(zsvc.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9008796号 站点地图
TOP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查看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