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全球的关注--60亿人都在翘首以待。如果达不成预期目标,后果将不堪设想:已经受淹的图瓦卢因海水上涨将彻底沉入大海、马尔代夫将不得不花巨资国外买地整体搬迁,纽约、东京都将不得不花数百亿巨资建设拦海大坝……
“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际,“低碳经济”也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地球需要“退烧药”
科学家们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在促使气候变暖方面作用最大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其“生命力”很顽强,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少则50年,最长约200年都不会消失。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全球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发烧’了。而低碳经济为‘生病’的地球开出了一剂‘退烧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杨志形象比喻道。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上提出。“英国要创建低碳经济,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开发绿色技术,通过发展、应用和输出低碳技术来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在未来的低碳大产业中抢占先机,二是找到新的金融工具———碳,通过碳交易等金融方式保住其金融中心地位。”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说。
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6年前就已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低碳经济仍然属于观望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以绿色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被认为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难以迅速开展,而且长期以来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使得人们很难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然而随着油价持续走高,应对气候变化呼声日高,尤其是去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低碳经济再次成为“香饽饽”。这次,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理念,而是被当作下一轮新经济的增长点。
走出低碳经济误区
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需要澄清几个误区:第一,低碳经济并非“高投经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曾做过这样一个推算:中国构建绿色经济需要在未来20年投资约40万亿元。乍看,这个数据很惊人。但是,如果以年度为基础计算,这部分所需的资金只相当于中国同期GDP的1.5%—2.5%。
第二,低碳不等于贫困,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以英国“清洁煤炭”计划草案为例,评估认为,这一计划将在工程、制造等领域提供3万到6万个就业岗位,到2030年它对英国经济的价值将达到每年40亿英镑。
第三,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高成本。使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比如,农业生产活动会留下大量农业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废弃物会释放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而现在有人通过在无氧状态下不完全燃烧农业废弃物,不仅使木炭存在形式稳定,肥沃了土壤,还具有碳储存功能。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产业。比如英国“清洁煤炭”计划便是针对煤电厂的技术改造计划,要求煤电厂具有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第五,低碳经济与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发展并不矛盾。发达国家在发展中过度消耗了地球的资源,现在它们基本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却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一定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杨富强说。他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低碳经济完全可以与发展相辅相成,“中国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就与本国国情和发展能力相符,因此能够实现平衡发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低碳经济并不完全是政府的事。低碳经济就在我们身边,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装修中少用装饰灯、选用节能灯管,这些都是普通人可以做的。它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你会觉得环境变好了。此外,低碳经济会催生一些新行业,从而促进就业。“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水平,比如夏天空调调至26摄氏度,既保证了正常生活工作的需要,也能最大程度节能。此外,即使是可再生能源,也需要节约。低碳生活方式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对浪费的生活方式有所制约。”杨富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