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和新零售是今年以来资本最为关注的两个领域,同时关于其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也一直存在。在清科“2017 Venture50”会议上,来自IDG资本、纪源资本、达晨创投的投资人表示,对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来说,利用技术壁垒带来的窗口期,迅速布局垂直领域是下一步发展的方向;而对新零售来说,除了完善新技术外,着力完善供应链管理,才能在回归零售本质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AI创业需要在垂直行业形成壁垒
“人往往都会高估事物的短期影响,低估长期的影响,现在我们对于AI就是处在短期高估的时期。总体来说,目前AI业务发展很快,但估值起来更快,其中有适当的泡沫,对于整个创业环境来讲,其实是一个好事。”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在谈及AI估值泡沫时这样说道。
牛奎光认为,AI确实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是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和自动驾驶上,接下来发展的重点是其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同时,牛奎光表示,BAT因为自身的数据壁垒,肯定是AI最大的受益者,但AI作为一项技术,要形成长期的壁垒不那么容易,这个过程给了创业企业在垂直行业形成壁垒的机会。
与传统互联网企业模式的创业公司相比,AI行业对技术要求较高,牛奎光认为,AI的技术壁垒能屏蔽掉一些企业,这为创业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期。具备AI应用实力的人,会在AI垂直行业,利用该技术的窗口期,上一个台阶,而上了这个台阶之后,应该在这个规模层面上培养核心竞争力。
同时牛奎光表示,技术虽然是AI企业的主导,但随着企业的发展,竞争要素会发生变化,团队也需要演化,一定要在这个窗口期之内,第一把自己先发展起来,“腰先粗起来”,第二,要注意人才团队的搭班子,逐步重视应用和经营人员。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表示,AI门槛会越来越低,目前AI算一个前沿科技的板块,但以后会渗透到所有行业中去,成为一个通用技术,这还需要八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正是因为技术不成熟,才有创业的机会。
对比中美两国AI创业的水平,徐炳东认为,总体来看,美国AI还是走在中国之前,但美国AI最顶尖的创业者三分之一是华人,他们很容易沟通,也有可能回国创业。牛奎光也表示,从AI的垂直应用来看,中国的创业企业有很多的优势,相比国外,中国人口多,数据多,自由度较高,所以比较容易冒出好的行业。
新零售的关键仍在于供应链
2017年作为新零售元年,电商和传统的线下零售渠道都出现了新的销售业态,盒马鲜生、小麦铺、缤果盒子等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在新零售方面布局较广的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认为,新零售投资是否过热还不好判断,但该领域相对门槛较低,因为零售场景的线下实在太大,带来的想象空间也比较大。而线下的丰富场景加上技术和渠道终端的概念,在原来不存在零售的场景甚至也推出了相应的服务,比如办公室的无人货架。
徐炳东认为,无论是覆盖率还是集中度,中国便利店的网络都远未成熟,但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移动化已超过了美国。从零售方面看,日本曾经领先几十年,但从用户便利程度和行为变迁的程度来看,不久中国将实现反超。因为日本的便利店在中国一线城市每天要达到5000~7000元营业额才能盈亏平衡,一家夫妻店3000元营业额可以达到盈亏平衡,而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要实现盈亏平衡只需达到300元营业额。
徐炳东认为,零售是一个供应链,加上运营,还有资本等的综合能力,其实是非常难玩的东西,对创业的门槛特别高,对资本的要求也特别高。新零售的方向是正确的,所有人一拥而上,但现在的技术并不成熟,就是因为技术不成熟,才为小公司创造了创业的空间。
“新零售”的本质仍是零售,因此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的同时,供应链的管理也格外重要。达晨创投合伙人齐慎认为,对新零售来说,核心仍是三个问题,厂商的成本是不是更低、商品品类是不是更好更全、给用户的体验效果是不是更好,这三点做到了就有机会,因此供应链很关键。
牛奎光认为,新零售一开始的时候,更多是说因为它无人,或者叫有机器自动化的特征,导致对技术有很多诉求。在这样明显的成长期,这些变化对整个零售行业是不是一个改变的契机,或者催化剂,可能是大家在看的很重要的一个机会。但是往下走,终究要回归零售的本质,供应链很重要,选品很重要,运营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