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浙商创投正式签约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山东常林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林农装)。
常林农装是全球最大的手扶拖拉机企业,是浙商创投在农业领域第一个投资项目。
农业历来是国家大力扶植和鼓励发展的行业,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力度等也日益加大。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植农业机械装备行业的发展。
在国家持续的支农富农政策引导下,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在行业大利好背景下,浙商创投目光锁定常林农装——中国农业装备龙头企业,我们可以从我国农机行业发展空间和常林农装的行业优势来解读。
一、我国农机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发展空间
2008年国内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995亿元,同比增长31.5%,2009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实现农机产值约480亿元,同比增长近21%。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2004 年以后年均增长2.7%,2008年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总面积为26.5 亿亩,机耕、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
1、我国农机行业发展驱动力
国家政策扶持:补贴政策:基于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战略性考虑,自2004年以来,农机购买补贴一直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支农惠农政策,市场购买力和市场需求被充分释放和提高。
补贴资金:2008年农机补贴资金40亿,2009年为130亿,2010年中央财政划拨农机补贴资金145亿元,4月19日再次追加10亿元,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持续攀升。
2、市场需求背景
农机行业市场:连续六年的粮食丰收和粮价上涨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金融改革(信贷服务)提升了农户购买力,而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加快,以及2010年国家对农机化目标将由目前的耕种收机械化率48.8%提高至52%,这些因素持续刺激并推动农机行业需求的增长。
土地集约化:基于农村人口收入、土体流转政策、农村社保等诸多未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土地集约化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型农机具的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农机具淘汰更新:农机具的使用寿命一般为7、8年,90年代及2000年前后出厂的许多产品均已进入更新换代期;新产品以先进技术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低廉的更新成本,大大刺激农民进行产品升级换代。
二、常林农装具备强大行业竞争优势
山东常林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成立,主营手扶拖拉机、柴油机、四轮拖拉机以及收获、播种、耕作等各类配套农机具。常林农装是全球最大的手扶拖拉机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出口量第一。在手扶拖拉机市场,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左右,出口量2010年上半年达到全行业的60%。
常林农装是国内产品种类最全的农机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大部分农业装备市场,并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比如,公司是国内第一台200马力大型拖拉机的制造者,国内卷帘机产品和市场缔造者,国内唯一一家能达到欧盟排放标准的柴油机生产企业,新型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的创造者等。大马力拖拉机是公司另一正在重点开展的产品。公司正利用其成本优势、完善的渠道网络和多年的品牌基础等,积极抢占大马力拖拉机市场份额。
常林农装主导产品为“沭河”SH41201系列手扶拖拉机,“沭河”系列柴油机、18-220马力四轮拖拉机及收获、播种、耕作等各类配套农机具。其中,“沭河”系列手扶拖拉机年生产能力35万台、柴油机年生产能力50万台,手扶拖拉机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其中“沭河”牌手扶拖拉机连续16年产销量居全国首位。公司以“沭河农科,装备农业”为宗旨,在全国各地建立沭河农科4S经营连锁店两百多家,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县,并远销澳大利亚、西班牙、韩国、哈萨克斯坦、菲律宾、印尼、斯里兰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行业竞争优势源于对行业发展规律、特点的尊重。无论那个行业,凡顺应行业发展特点、趋势者,必为强者。常林农装拥有的市场势、品牌、技术、产业、人才条件都使其在目前市场占据优势,同时也将占据未来市场的制高点。
1、农机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门槛
农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市场整合加速:在经历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缺乏综合资源配套能力,缺乏整体产业链竞争优势,品牌溢价能力不足,在成本高涨的背景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生存能力而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产业机构升级:行业竞争已经由初级的价格竞争转向综合资源能力的竞争,包括产业链资源优势竞争(零部件配套能力)、品牌竞争、渠道竞争、技术和质量竞争、服务体系竞争甚至商业模式的竞争;龙头企业将充分利用产业资源优势,释放企业价值,增加产品品种,提升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扩大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优势。
竞争要素升级:农机市场对产品的整体性能、环保安全、节能减排、信息化技术、作业功效、外观形象、驾驶舒适度等需求要素的要求日趋提高:农机市场对企业的渠道覆盖和服务体系运作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地理条件(丘陵、山地、稻田等)和种植结构(大棚等)的不同,需要企业具备提供差异化产品(如大、小马力)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
农机行业的竞争门槛:
品牌门槛:由于农民消费者对农机产品的质量及服务的敏感度十分高,行业先行者和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品牌和客户的品质认可,新进入者必须面临长时间品质考验和树立新品牌的过程。
渠道门槛:农机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体系平台需要十分漫长的建设过程,涉及到各级(省、地、市、县、区)的农机局和经销商,甚至村委会等各方市场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调动,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建立具备广泛社会资源背景的渠道平台。
综合竞争力门槛:农机生产的自动化流水作业水平、成本控制能力、差异化服务能力、产业配套能力以及核心部件的生产技术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新进入者的综合竞争力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2、常林农装的竞争优势
市场优势:常林农装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扶拖拉机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40%,常林农装长达60年的发展历程,拥有覆盖全国的广泛销售网络和各地各级农机局资质认可,80%的经销商具有长达15年的稳固合作关系基础;常林农装公司具备出口优势基础,远销澳大利亚、西班牙、东南亚、非洲等10多个国家地区。
品牌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常林农装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服务和技术营销,在行业内建立了高品质高美誉度的市场形象和品牌优势。同时,由于农民消费者和各地农机局具有对质量和品牌的非常高的敏感度,公司作为国内高品质农机具的先行者,赢得了客户对品牌的高度认可和依赖性。
技术优势:
常林农装拥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美国ISO/TS16949国际质量体系现场认证等一系列认证。公司辖设拖拉机研究所、内燃机研究所、农机具研究所,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专有技术与核心设备(变速箱、发动机缸体等)制造能力;开发出手扶13大系列68个品种,柴油机6大系列22个品种,确保了产品性能的先进性与高效作业能力,达到日本同类产品水平;公司先后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2项,6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已申报国家专利36项。
目前,常林农装的柴油机已达到了欧Ⅰ排放标准(国内唯一),有3种新产品用1-2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内企业须用5年才能达到的技术指标,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安全;节油型直喷柴油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每千瓦小时耗油量为业内最低。
产业优势:常林农装是山东常林集团下辖的八大子公司之一。集团产业运作平台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精密铸件、聚脂和生物科技为一体, 常林农业装备股份公司将获得集团内各产业的资源支持,例如柴油机将获得常林重科的客户资源共享,其核心模具制造将受利于常林铸业的技术优势分享。其次,常林农装是业内流水化作业程度最高的企业,40秒则可完成一台拖拉机的安装。此外,具有核心设备的自开发和配套能力,再加大量的外协企业围绕公司平台,使得常林农装拥有强势的产业化运作能力。
人才优势:常林农装拥有一批有着多年实际生产和科研经验的管理及技术团队。自1983年首台手扶拖拉机起,从行业技术权威洛阳拖拉机研究所的人员到目前最领先的日本技术权威人员,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和技术传承,具有老中青三代人的优势人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