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纪经济报道
3月2日,本报记者独家获悉,由江苏省发改委、省环保厅酝酿起草的《江苏省“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草案)】,正考虑将“低碳经济”确立为沿海地区开发的主要战略之一。
参与《规划》起草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江苏沿海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江苏省正利用“十二五”起草的契机,积极向国家争取首个“全国沿海低碳经济示范区”。
目前,多个全国战略区域规划中,只有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尚未出现低碳经济试点区域。
上述专家同时表示,“这是江苏探索与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迫切需求,也符合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也能为全国探索提供借鉴。”
争取更多的专业规划进入国家“十二五”总体规划,正是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中的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江苏省发改委的一位内部人士也透露:“(上述规划)这符合国家导向,积极争取获批的可能性很大”。
区域低碳战略
江苏省或许比国内其他省份在低碳产业建设方面的心态来得更为迫切。
从《哥本哈根协议》看,根据其确定未来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额条件,中国面临更大的减碳压力。
“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全国减少碳排放,必将影响江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主任蔡祖聪认为,“这种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可能超过加入世贸组织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进入21世纪,江苏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基本持平,且能源自给率不足10%。
尽管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降低单位GDP能耗,但从长远的目标看,提高能源利用率才是关键。
为此,率先从意识理念上认知到减碳的重要性甚为急切。
本报记者获悉,江苏正在制定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已初步提出了其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上述专家表示,“(有关部门)会将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纳入”十二五“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把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目标”。
同时,其他省级部门也将把低碳技术研究纳入各省科技、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计划中,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向低碳高效转型。
地方政府在各自的“十二五”规划中,也要同步制定本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路线。
“(江苏)省里只是提出一个总体方案,将赋予江苏沿海三市更大的规划主导权”,省发改委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根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家组给中国气象局的建议,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
因此,作为区域性的低碳建设规划,沿海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期,诸多新型减排技术的使用,可为将来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同时,本报记者获悉,《规划》(草案)还将提出有关法制部门研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
低碳产业体系
江苏省有关方面提出,布局低碳战略,首要要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入手。
上述专家表示就切入的时间点解读为:“从江苏沿海开发来看,由于其产业体系正在构建中,因此由初始阶段入手最好,也便于统筹。”
2010年,是江苏省沿海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的第一年,根据江苏省的部署,沿海开发要打开新局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滩涂资源等三方面上求得突破。
在其产业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沿海开发的重点。
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大型石化、冶金、造船、汽车、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另一方面,则是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型装备制造、海洋产业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未来沿海将建成全国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两个产业基地。按照江苏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导向,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是六大战略性主导产业。
从本报记者获得的部分《规划》(草案)内容看,江苏沿海开发打造“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基础。
“这包括了规划前提、产业基础、自然和地理资源等诸多条件。”上述专家表示。
事实上,江苏沿海拥有面积最大、边片分布、生态类型最全的滩涂资源,这是沿海开发中最大的优势。
“要在资源开发上求突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表示。
滩涂造就了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蕴藏量达238万千瓦),目前江苏风力发电机、高速齿轮箱等关键部件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一半。同时,滩涂资源最丰富的盐城已形成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燃气等为主的生物能源制造产业,到2010年产业规模可超过200亿元。
考虑到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和南通)的自身优势,在发展低碳绿色产业中,连云港将重点打造新材料与新医药产业基地,盐城则主导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南通则建设海洋工程产业基地。
按《规划》(草案)的设想,大型石化、冶金等产业将切实加大烟气脱硫、节能减排技术的战略投资,积极推广和使用新能源、新材料的有关技术;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则向节能还白制造领域扩张,将沿海地区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循环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