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会计部紧急向相关机构发函,拟在下周六、周日(3月30日、31日)加班接收自查报告及相关申报材料,并罕见地采取预约制,要求以机构为单位进行集中报送。
距离拟IPO企业财务核查的自查截止日期仅剩10天,面对即将到来的报告递交“洪峰”,监管机构已严阵以待。
记者昨日获悉,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行情股吧买卖点)部、会计部紧急向相关机构发函,拟在下周六、周日(3月30日、31日)加班接收自查报告及相关申报材料(行情专区),并罕见地采取预约制,要求以机构为单位进行集中报送。
中介机构一方,自查工作也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这个星期北京连酒店都订不上了。”一位保荐人向记者表示。由于800余家拟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自查工作并未完成,众多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均从本周起“赶集”京城,履行最终的核查和内部审核流程。
本次核查的工作量之大前所未有。据了解,每家公司除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各自提供的自查报告外,同时需提交招股说明书、补充的最新年报资料等,报告长度可达到千页以上。一位业内人士夸张地说,每家公司的报送材料近半米高,800多家公司的材料叠在一起总高度可以高达400米以上,或超过金茂大厦。
监管部门对于月末的自查报告递交高峰已有准备。根据记者获得的内部函件,证监会要求各机构除在工作日正常递交报告外,还要于28日下班前将拟参加集中报送的安排报备到发行部综合(行情专区)处,然后在30日、31日两天全天加班专门接收报告。
尽管今年已有42家企业陆续撤单,但截至上周,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和创业板仍在排队的拟IPO企业数分别有175、361、311家,总数高达847家。多位保荐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主动撤单企业的数量或低于外界预期。
“我们接触的案例中,因业绩下滑而主动撤单的多是拟登陆创业板的,从自查中发现问题而撤单的案例非常少见。”一位投行高管向记者表示。
这也意味着将于4月开始的财务核查的复查和抽查阶段,监管机构任重道远。
IPO何时开闸放水
今年1月,证监会史无前例地启动了800多家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专项检查分为3月底结束的自查阶段、4月至5月证监会主导的复核阶段,以及随后的重点抽查。此次核查的重点是企业的业绩变脸和财务造假。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IPO申报企业情况表显示,上周新增的IPO终止审查企业达到12家,终止审查数量、密集程度创下2013年以来之最,且这12家企业均为创业板拟上市企业。至此,进入2013年以来,创业板共有32家企业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查,主板及中小板(行情股吧买卖点)共有9家企业被终止审查。
随着终止IPO审查企业数量的增多,IPO申报也陷入冰封期。截至目前,已有6周没有新增初审企业。
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IPO财务自查将在3月31日前基本完成,然后要进行核查,此后才会考虑启动IPO.
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3月31日临近,终止IPO的企业还会继续增多。此次财务核查不仅给一批IPO有瑕疵的企业主动撤回材料的机会,以减少上市后企业业绩变脸的情况,也将使IPO“堰塞湖”现象得到缓解。
然而,新股发行不可能长期停滞,早晚要“开闸放水”,但这个高悬在股民头顶的“堰塞湖”如何平稳泄洪,已成为新任证监会主席面临的首要考验。
退市制度会否形同虚设
除了发行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外,退市制度也面临着如何常规化的考验。
从2012年来看,最终退市的只有两家上市公司,这无疑与市场的预期相差甚远。监管层在此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说明改革知易行难。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在新退市制度安排中,暂停上市的复牌标准偏低,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标准也很低。
资深经济研究人员熊锦秋指出,发行人通过造假向外发行部分股票,部分投资者被挟持,成为阻碍公司退市的“人肉盾牌”,如果担心影响这部分股民利益,不尽快建立造假公司直接退市制度,那么造假上市就有利可图。
继造假上市的绿大地董事长被判刑后,万福生科(行情股吧买卖点)也因业绩造假面临退市风险。根据深交所退市规则,如果在36个月内,万福生科第三次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话,那么公司将直接终止上市。
不少投资者将此次万福生科恶性造假案退市与否视为检验深交所是否严格执行退市规则的试金石。有舆论认为,如果此类典型的恶意造假、欺诈上市的公司仍然能够继续招摇过市,那就意味着,所谓的创业板退市规则不过是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