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金融大爆炸”元年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30日
信息来源:浙商创投信息部
分享到:
作者 章文贡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 : 2014-01-03 06:43
站在数十年后回望刚刚开始的2014年,这或许是中国式“金融大爆炸”的元年。
这场“金融大爆炸”的核心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英国金融大爆炸”在某些方面十分类似,即强调“更少的管制,更多的市场”。
回顾历史,三十多年前,曾经冠绝全球的英国金融业,正面临着一场被逐出全球金融业第一梯队的危机。伦敦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一金融中心,在20世纪初被纽约超越后,逐渐走衰,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位岌岌可危。
于是,1986年,英国启动了以金融服务业自由化为核心内容的金融业改革,这就是被人称道的“金融大爆炸”。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几年之后,英国金融业再回巅峰,伦敦重新获得并强化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缩短了与纽约的距离,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华尔街。
反观中国,最基础的利率、汇率尚未真正市场化,银证保等诸多金融细分领域,管制的现象更是广泛存在。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中国金融业“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明显:工、农、中、建四大行最近都曾进入过全球银行TOP 10行列,但若论整体实力,与发达国家的金融巨头相比,差距有目共睹。
跳出金融来看,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这种现状,也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根本性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市场化则是改革的方向。
其实,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在2013年末就已确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作用;对于金融改革,则强调“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等重大金融改革均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具体到2014年来看,这一年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推进金融改革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综合来看,改革将在以下三个维度渐次落地:
首先,金融市场准入的对内对外平等开放。对内,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外,突出特点是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新规则在上海自贸区进行改革。
其次,金融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定价。也即是说,当前备受关注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均在改革之列,而与利率市场化相配套的存款保险制度,更有可能在年初就迅速出炉。
最后是强调市场主体的自主性,这一点始终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例如,解决一些机构预算软约束的问题,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之下,提高银行的定价能力。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只有准入放宽以后,市场竞争才能更加充分,然后才能形成合理的价格。而价格理顺以后,才能体现资源配置优化。这三个方面又共同指向同一个目标,在金融业做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