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融资中国
顶着富二代光环,游走在陌生的创投江湖里,从业界新兵到游刃有余,短短四年时间,浙商创投用实际行动为浙商转型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路。
诞生源于一个饭局
这也是其他浙商寻求出路的一个缩影。在经济增长方式寻求转变,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浙商也同样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过去的发展模式需要转变。
文人出身的陈越孟始终摆脱不了没事就思考的习惯,而且,他还喜欢同类似背景的华晔宇进行探讨。
陈越孟父亲创建的惠康集团以小家电、中央空调及特种空调为主业,是宁波当地的行业龙头企业。“在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转型过程中,大部分浙商所从事的制造业都受到巨大冲击,尤其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制造业的发展艰难。在劳动力价格增长、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冲击下,利润越来越低。如何驾驭这些传统企业持续发展,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摆在浙商面前的课题。”浙商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兼总裁、管理公司董事长陈越孟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
“综合当时各种信息,我们感觉到中国的金融市场势必会越来越开放,这其中必定蕴含着更丰富的发展机会。”浙商创投发起合伙人、行政总裁华晔宇对《融资中国》记者说。
此后,一个饭局,推动了浙商创投的诞生。2007年9月的一天,陈越孟和华晔宇同时参加一个饭局。期间,有企业家朋友感叹,传统行业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积累的资金不知投向哪个领域。交谈中,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未来,创投业将成为非常有前景的行业。这与陈越孟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机会面前,心动不如行动。吃完这顿饭,陈越孟和华晔宇就决定做创投,为此,他们还找到了同为浙商背景的徐汉杰共商大事。45天之后,浙商创投首期2.9亿人民币基金宣告到位。
谨慎第一单
“回首这三年多的时间,我们迈出了扎实的脚步,对自己比较满意。”华晔宇总结。看似轻松,其实每一个项目的投资都如同一场战役,充满了考验。
成立之后,陈越孟、华晔宇和徐汉杰三人就开始着手第一单投资。
他们将第一笔投资瞄准了熟悉的公司和熟悉的人。即便如此,对他们来说,一样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
“华数传媒是我们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浙商创投2007年底成立,2008年2月投资华数传媒。”陈越孟介绍。资料显示,华数集团是全国最大的互动电视、3G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综合数字化内容的运营商和提供商,位居全国新媒体和三网融合的第一阵营。其不仅承担了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数字电视开放实验室”的运行,还受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建立首个国家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融合业务创新实验室。团队认为,华数传媒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华数传媒总部在杭州,我们对其背景比较了解,其董事长我们也恰好认识,了解到当时该企业正处于国企改制、谋划上市阶段,本身就有引进新股东的需求。同时,正好一家外资机构持有时间到期,需要溢价转让手中持有的股份。”陈越孟回忆。
这是不是机会?另一方面,外资的溢价是否合理呢?
第一次面临投资抉择,三人决定冷静处理。经过多次讨论之后,投资华数传媒成为三人的共识,同时也获得了投资委员会的通过。
事实上,从决定到正式投资华数传媒,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浙商创投仅用了20天时间,时间虽短,却完全按照流程操作。这也是浙商创投投资项目的决策流程首次高效运作。
“每一个项目我们都要走完这个流程,同时每周还要对这个项目进行跟踪。去年,我们开发了一套OA系统,企业每周进行到了哪一步,出现了哪些问题,问题在下周一解决没有?等等问题,我们都能清晰地了解到,从而能更及时准确地控制整个投资过程。”华晔宇告诉《融资中国》记者。
“能赢得很多项目,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是实业出身,我们更了解中国企业家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儿子的那种心情,更容易和民营企业家进行沟通,形成更多的默契。同时浙商企业家的精神也获得了广泛认同,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品牌。”陈越孟说。
浙商特色
在五彩斑斓的创投圈里闯荡,浙商创投并没有盲从“洋品牌”和大基金,他们更相信浙商自己的创造精神。
据其内部人士介绍,从浙商创投成立刚开始,他们就对国际国内知名的投资机构进行比较研究,从一开始就设立了项目管理委员会、投资委员会、风险控制部、投后管理部,并由此建立了属于自己特色的管理制度及新型的LP/GP关系。
“我们的一大创新就是LP决策委员会制度。我们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很透明,一共有7个委员,包括我和徐总。而在40-50个LP当中,一般会选出5个出资代表进入投资委员会,由这些成熟的企业家最终做决策,提出行业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意见,同时对所投企业的团队是否可信做出判断,尽量排除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除了投资以外,对于所投企业上市之后何时退出,同样也需要投资委员会进行决策。”陈越孟介绍。
而为了保障投资的安全性,从GP角度上,他们还成立了项目委员会,从技术上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考核,“比如对所投企业是否要签订对赌协议,何时签订回购协议,对其进行财务审核和法律审核等,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由我们GP负责。LP与GP之间分工明确,充分沟通,使得我们的投资决策科学、严谨又高效。而LP所自有的项目资源和人脉关系还与我们形成了有效嫁接,形成良性互动,最终促成了浙商创投得快速发展。”陈越孟表示。
从成立至今,浙商创投已投资了将近30个项目,其中郑煤机、华策影视、迪威视讯等项目的挂牌上市验证了浙商创投的创新制度。
根据浙商创投的管理制度,项目经理在投资一个项目时会有一定的“模拟”跟投额度。管理公司与投资经理签订合同,如果其投资的项目成功上市,会有数百万甚至更多的奖励;如果项目不好,亏掉了,那么投资经理就要欠公司的钱,从其他奖金当中扣除。而对于这些投资部门的人员,每年还要进行评定,根据其投资项目的数量、退出收益和其他综合表现等对其进行评分,用评分来换取管理公司的分红权。而对于风险控制部门来说,则根据其对拟投项目风险揭示的贡献进行评分,然后进行相应奖励。
“这从另一个角度保证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浙商创投的未来发展。虽然有很多人质疑这类民营PE,但从自身角度讲,不同的土壤里会长出不同的草,我自认为我们是经过改良化的PE,更适合中国的土壤,起码获得了LP的认可,让我们的融资更迅速,过程更简单。其实,我们的LP里也有投资过外资PE的,他们一般只收到一些财务简报。因此面对大牌PE的失败案例,LP们感觉很冤枉,GP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投了进去,而自己却要承受损失。因此我个人认为,外资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陈越孟告诉《融资中国》记者。在他看来,钱多钱少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否获得企业家的认可,而企业家出身的背景则让浙商创投获得了天然优势,其未来的发展也更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