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一场立体化的大变革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30日
信息来源:浙商创投信息部
分享到:
21世纪网 代路 李彬 张珍珠 2013-07-25 11:08:34
“中国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依靠转型升级。”李克强总理在7月16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提出了“转型主导论”。
和过去的结构调整主要注重产业之间的调整不同,李克强总理的“转型主导论”涉及到结构调整更加广阔和立体,它涵盖了:内需与外需的结构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东西部区域结构的调整、三产与一二产的结构调整等方向。
无论是此前重点注重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当前社会与经济、民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被融入到李克强总理的转型调整主导理论中。
接下来,一场立体化的转型大变革,将全方位地展开。
需求转型: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表示:“扩大内需,这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也是稳增长的根本之策,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不能主要靠外需,而要立足内需,当然有个逐步的过程,但必须坚持去做,而且要靠新办法、新机制。”
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仍在于加强薄弱环节的投资与建设。
4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已经提出,要着力释放内需潜力,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同时仍要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
在提出加强薄弱环节的投资同时,李克强总理还强调了投资主体要多元化,投资机制也要改革创新。如城市的基础设施,特别是节能环保设施的建设,包括地下管网、污水治理,垃圾焚烧等,污水处理也不是非得政府去投入。
7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
李克强总理认为,促进消费,重在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目前可培育和发展的消费热点很多,“比如信息消费的潜力就很大,我到一些贫困地区调研时看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三千多元的村子,农民这边与你聊着天,那边拿着手机给你照相,发短信。”
“我们现在仍然存在同质消费倾向,过去老百姓家里都添置三大件,现在很多人买信息产品、信息消费,很有带动力,不仅可以促进消费升级、释放市场潜力,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又能够带动有效投资。”
在鼓励扩大内需的同时,外需的作用同样引起了重视。
总理表示:“最近我们也在研究出口问题,出口企业普遍反映人们币升值较快,希望稳定,另外还对降低出口检验检疫费用、通关便利化、出口退税等提出了建议。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出口还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这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措施。”
“现在进口也在下降,进口下的多,预示着将来出口还会下的多,我们也要努力稳定进口,例如可以再建一些储备库,利用好社会企业的仓储能力,增加一些战略物资的储备,进口一些重要关键设备和部件,这也有利于结构调整。”
社会转型:打破城乡二元化
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拒超过3倍。
从去年年底起,缩小城乡差距就已经被纳入李克强总理的视野。他在江西省九江市主持召开的长江沿线部分省份及城市负责人参开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而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切实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推动物质资本(厂房、设备、原材料)、人力资本(技术水平、知识、智慧、经验)和社会资本(无形资本、人际关系、信誉等)下乡。他表示,以上这三种资本的结合创造了财富,从目前来看,三种资本中的任何一种资本都是城市占优势,农村居于劣势。
要解决优势资本进入农村的问题,首先要破除城乡之间存在的种种硬件瓶颈。
瓶颈之一是现行的城乡土地二元体制,解决的方向是城镇化建设。
目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号角已再次吹响,这也是今年社会关注的热点。新一轮土地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土地二元结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国土部部长徐绍史在年度工作会上就表示:“要优化城乡土地利用格局,将城镇化合理用地需求作为工作重点,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着力点,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建设。”
“这包括推进城乡建设用地调整利用,不断完善和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都市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土地制度的改革,仅仅只是破除城乡二元化制度安排的一个方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认为:事实上破除城乡二元化,需要大范围的统筹发展,除土地制度外,还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工资制度、财政收支和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
李克强总理同时也关注到了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认为:“现在还有一亿左右的城镇居民住在棚户区里。要破解城市二元结构,必须加快改造棚户区;又如,已经在城市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农民工有两亿多人,其中很多在中小城市已经居住了十年、十五年,户籍制度该不该改一改?
“很多人反映,农民工因为落不了户就不敢买房,不敢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一旦解决了他们的户口问题,消费就能刺激起来,棚户区的居民和农民工加起来就是三亿多人,大家想想看,这里面的内需有多大?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
“新型城镇化还要同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这次,我在南宁附近一个贫困村调研,农民工反映,当地虽然是甘蔗主产区,产量不高、出糖率较低,用水通路有困难,农民很难自古,我将这些问题要靠四化同步,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推进农村水电入户等基础设施建设。”
地域转型:东西部区域结构调整
谋经济转型、调结构的一大重点是调整区域结构。
李克强总理表示:“调整区域结构也有一举多得的效果。把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来是区域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应有之意。”
现在东部地区人均GDP超过了9000美元,西部地区才4000多美元,贵州只有2000、3000美元,没有西部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这本身也是大的结构调整。
李克强总理认为:扩大内需的政策主要考虑实行差别化对待,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要向中西部倾斜,中央财政持续不断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信息显示,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均派出调查组,分赴各地进行调研。各地提出的给以政策支持的呼声较高。国家可能会强化东西部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跨省区的协调。
国家有关部门认为,东部地区发展可以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反过来也可以互相支持。
国家对中西部也会实施差别化政策,在财政转移方面向中西部尤其是农村地区倾斜,特别是经济有下行压力时,这个支持力度越要加大,东部地区则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城市向高端迈进,实现更高收入的发展。
同时,东部地区也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稳住就业,包括农民工就业,这也是对全国的责任。东部地区发展可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反过来中西部地区作为东部地区广阔腹地,也可以支持东部地区发展。
李克强总理认为,我们可以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那么自家更要这样。这本身就是扩大市场,所以我们要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良心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国家层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把重点放在跨省区问题的协调指导上,而不是对某一个行政区域内的发展进行具体指导,后者要通过地方政府的作用。东部和西部都要坚持民生优先,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发展中让人民满意,使人民受惠,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针对西部地区的差别化政策导向,使得决策层可能在财政政策等方面给以更大支持力度,其中包括采取财政贴息、更大力度财政转移支付等,对于中西部尤其是农村地区,会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
产业转型:加强服务业、鼓励新兴产业、抑制过剩
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过低,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表示,“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我国服务业跟同等发展中国家水平差了十个百分点以上,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差的更远。”
李克强总理同时认为:产能过剩其实是一些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而服务则是供给严重不足,无论是基本公共服务还是非基本公共服务,都有短板,都存在很多发展空间,这方面稳增长、调结构的潜力非常之大。现在服务业发展还有不少政策限制,可以逐步调整放开。
除了鼓励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带来新的消费热点增长,也是我国当前转型的一大方向。
总理介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特别是4G技术开发才刚刚起步,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信息产品已经大量投放市场,而我们国产的产品还没有跟上,我们已经专门研究制定了鼓励信息消费的具体措施,要落实到位。”
事实上,信息消费政策的推出,只是我国鼓励新兴产业政策的一部分。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还提到了信息技术、服务业、铁路、基建、以及节能环保等行业。近年来陆续有鼓励新兴产业的政策频繁出台。这已成为一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2年7月,国务院以国发〔2012〕28号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在规划中确定了七大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根据国家规划,到“十二五”末,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复合增长率20%以上,形成10~20个龙头企业。
另一方面,经过几年发展,在一些国家鼓励的行业中。已出现产能过剩隐忧,其中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和以LED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尤甚。
为了抑制产能过剩、推动行业并购重组,2013年以来已有相应政策密集出台。
今年1月22日,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九大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和任务,为未来行业并购重组指明了方向。
7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抑制光伏产能过剩。
除了以上陷入产能过剩的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将成为今后产业转型的鼓励方向。
接下来,一场立体化的转型大变革,或将全方位地展开。